时间:2018/09/21 17:40:56
来源:转自:五华县人民政府浏览次数:1661
五华石雕,历史悠久,石资源丰富,从业人员众多,名师巧匠辈出,工艺精湛,名闻遐迩,已有460多年历史,故五华素有“石雕之乡”称誉。
在古代,五华人就用石制斧、锛作生产生活用具。明代嘉靖十六年(1537年)起,就有用石建桥和建房屋基础。清代,五华的石宫、石庙、石室、牌坊等风格独特,石碑石刻笔画清晰,石狮、石像活灵活现;用石制成门框、碓、柱、梁、石狮等遍及乡间,展现了中华历史悠久的文明。
建国前,五华从事石业的工匠,大部分散在农村,亦石亦农,仍民不聊生。在农村失去赖以发展和生存的处境下,迫使奔走他乡,凭一技之长,出卖劳力。清光绪二十二年(1842),香港归英接管,城市初建,那时五华石工进港者众多,百年来不下万人,享有“东方明珠”称号的香港,建筑需用各色石料,十有八九出自五华石工之手,凿山填海、兴建桥梁、码头、机场、隧道等重大工程建设,无不凝聚着五华石工的智慧和汗水。五华人李浩如(球王李惠堂父亲),就有“石行伟人”之称。
建国后,五华石匠技艺精湛,名师巧匠辈出,使五华石雕得到进一步发展。他们能凿石成门、窗、柱、碓、磨,能铺筑道路、桥梁、码头、海港,能建高楼大厦、石宫、石屋、石庙和牌坊。如五华双华“英烈庙”等建筑,古色古香,别致美观,富有民族特色,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。能雕刻千姿百态的人物石像、石狮、山水花鸟,如李成炎专门雕刻毛主席石雕像,形象逼真。再如五华水寨大桥两尊石狮(明代),活灵活现、气度非凡。石刻石碑笔画清晰、刚劲有力、别具一格。如华城的城隍庙的《榕夏》石刻,竖排沉刻楷书《凤凰台》等都是罕见的石雕工艺精品。五华石雕技师不但在县内有许多杰作和贡献,而且足迹遍及广州、香港、澳门、深圳、海南、韶关、北京、越南、新加坡等地,1958年,五华县政府组织石工到北京玉带河建筑了一座3米长、2米宽的拱式清水桥,赢得了很高的赞誉。同时,还参加了北京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的建设,受到国务院的奖励。
历代五华石工的高超技艺,创造了巨大的财富,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举世闻名的石雕精品:五华水寨大桥石狮两尊(明代)、广州越秀山五羊石雕(1959年)、广州海珠广场解放军战士雕像(1977年)、珠海市珠海渔女(1981年)、广州烈士陵园叶剑英元帅雕像。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、广州圣心大教堂(又名石室)、北京烈士纪念碑石雕、江西“八一”南昌起义纪念碑、佛山城雕、广州白云山能仁寺虎跑泉石卧虎(1984年)、向秀丽、草原英雄小姐妹石雕像,出口的澳大利亚的石狮、双环石马、广州“南越王墓”前的石雕群等均是五华石雕工艺的代表作。